原油即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是由烷烴、環烷烴、 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混合物組成的黑褐色并帶有綠色熒光的粘稠性油狀可燃物質。其主要成分是碳、氫元素,還有少量或微量的硫、氧、氮、磷、砷、鉀、鈉、鈣、鎂、鎳、鐵、釩等元素,經煉制加工可獲得各種燃料油、溶劑油、潤滑油、潤滑脂、石 蠟、瀝青、液化氣等產品。原油根據組成可分為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按硫含量分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按比重可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
原油類型
分類標準 |
具體類目 |
組成 |
石蠟基原油 |
環烷基原油 |
|
中間基原油 |
|
硫含量 |
超低硫原油 |
低硫原油 |
|
含硫原油 |
|
高硫原油 |
|
比重 |
輕質原油 |
中質原油 |
|
重質原油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一、優勢分析
1、石油消費大國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原油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顯示,我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經濟潛力極大釋放,目前隨著國家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少不了龐大的基礎設施,以此拉動了石油資源的急劇增長,我國現已是石油消費大國。此外原油行業的開采,讓國家擺脫了貧油國的窘境,比如國內大慶油田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代表了中國石油工業事業的發展。
2、海洋原油供給力度增強
與此同時我國海洋資源豐富且海洋能源供給力度不斷增強,2021年海洋油產量同比增長6.2%,其中國內原油增量的78.2%來自海洋原油增量;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相繼投產,增強了海洋油量的持續性供給能力,帶動了原油產量的增長。
3、油企三巨頭提供有力保障
作為國內油企三巨頭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世界石油公司中名列前茅,其原油勘探生產、石油加工等相關技術裝備齊全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該領域具有絕對優勢,為國內石油資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堅強后盾。
二、劣勢分析
當前我國石油資源分布過于散亂,石油勘查重心已經向西部轉移、向海域拓展。雖然國內有渤海、塔里木盆地等大型油田,但石油儲量開采速度和數量遠不及國家原油消費需求。另外油田未勘測部分具有開采難度大的弊端,其地形相對復雜,對技術和鉆探設備是極大考驗,也會導致開采過程中發生爆炸的危險事故概率更大。其次國內原油純度和稠度略遜于中東地區的優質石油,還需經過深加工提煉才能正式投入使用,造成石油開采性價比較低。
同時受制于我國能源結構以及綠色低碳發展變革,石油消費比重將逐步下降。隨著替代能源技術的改進,能源轉型進程加速,發展重心將轉移至新能源、沿海核電、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以上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約著原油行業的發展。
原油行業發展劣勢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由原油制成的塑料、化纖、化肥等材料處處滲透于大眾的日常生活,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恰恰顯得彌足珍貴。隨著國家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對能源需求也大幅增加,能源供應相應緊張,導致原油市場出現供小于求的局面,嚴重依賴進口。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原油表觀需求量為7.66億噸,同比增長4.1%,原油市場持續呈現產小于需的局面。同年全年原油進口量5.1億噸,較上年減少了2903萬噸,同比降幅為5.4%。雖然2021年國家通過調控石油儲備致使原油進口量有所下降,但原油進口量達到了原油產量的2.6倍,自2017年突破2倍后,原油進口量一直保持為原油產量2+倍的狀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整理
同樣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過高造成原油需求高度依賴國外石油市場,會對國內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帶來不利影響。2021年原油對外依存度為72.0%,較上年降低了1.6個百分點,原油對外依存度20年來首次下降,但這只是一次正常反應;反觀歷年來對外依存度仍處于居高不下的地位,且這種依賴進口石油的局面長期不可逆轉。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PY)
三、機遇分析
1、國家戰略性規劃
石油能源建設對國家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發展實體經濟,必須端牢能源飯碗。2016年國內原油產量19969萬噸,是近6年來產量首次低于2億噸,此后至2021年期間產量略有起伏但均低于2億噸,為此國家實施油氣增產的“七年行動計劃”,同時國內三大石油公司也迅速加大資本開支。盡管面對2020年新冠疫情下的低油價等不利因素,國內油企依舊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2019年國內原油產量結束了自2016年的下滑開始回升,且國家能源局規劃到2025年原油年產量回升并穩定在兩億噸水平。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整理
2、技術支持
5G、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和原油能源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能源數字化進程,從生產、運行、傳輸模式等方方面面進行改變,構筑更高效、更清潔、更經濟的現代能源體系,不僅提升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還能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四、挑戰分析
1、碳排放治理要求高
隨著全球和國家碳排放治理的持續深入,在此背景下國家減少對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費,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一些難以脫碳的原油資產帶來極大挑戰。如何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同時,滿足經濟社會對原油等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是一大重難點,可以說低碳因素給原油行業帶來了額外風險。
2、國際形勢動蕩,能源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變遷
此外國際系列地緣事件推動原油價格飆升,高位震蕩的格局短期仍將持續,這給全國經濟運行帶來壓力,也影響到原油需求量。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政治經濟格局影響正面臨嚴峻挑戰,石油等能源消費重心向東轉移,能源需求增長的主要地區為亞太地區;但生產中心卻向西傾斜,全球原油生產增量有超過80%來自北美地區。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發生了重大變遷,這對處于亞太地區的中國及其原油行業造成了一定沖擊。
3、疫情發酵構成壓制
能源、金屬開采等化工行業對原油產業鏈中的上游開采、中游冶煉有較高的依賴度,而近期國內疫情發酵對原油及下游成品油、化工品等消費構成壓制。國內石油化工企業在供應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的雙重影響下經營壓力倍增,全國乃至全球只有暫行計劃減少石油消費,才能緩解當前油價走高的壓力。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