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一類可燃性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油田氣、氣田氣、泥火山氣、煤層氣和生物生成氣等)。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甲烷,在所有化石能源中燃燒后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少,是優質燃料和化工原料。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天然氣開采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顯示,天然氣分類標準多樣,按地下相態可分為游離氣、溶解氣、吸附氣、固體氣;按蘊藏狀態分為構造性天然氣、水溶性天然氣、煤礦天然氣;按成因分為生物成因氣、油型氣、煤型氣;按地下產狀分為油田氣、氣田氣、凝析氣、水溶氣、煤層氣、固態氣體水合物……
天然氣分類
分類標準 |
具體類目 |
存生形式 |
伴生氣、非伴生氣 |
地下相態 |
游離氣、溶解氣、吸附氣、固體氣 |
蘊藏狀態 |
構造性天然氣、水溶性天然氣、煤礦天然氣 |
成因 |
生物成因氣、油型氣、煤型氣 |
地下產狀 |
油田氣、氣田氣、凝析氣、水溶氣、煤層氣、固態氣體水合物 |
驅動因素分析
1、政策推動能源轉型
立足于“雙碳”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天然氣作為清潔低碳的化石能源受到國家重視,國家明確將天然氣培育成我國主體能源之一,提出至2030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占比達到15%。國務院、能源局、發改委等多部門陸續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如《“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等,加強天然氣勘查開發力度,開展南海地區天然氣水合物試采,逐步穩定天然氣價格機制,建設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以此來優化能源消費綠色升級,推動天然氣對傳統高碳化石能源的替代,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下天然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新格局,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天然氣行業相關政策
頒布時間 | 頒布主體 | 政策名稱 | 要點 |
2022/4 | 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 | 《“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 | 開展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輸運和煉化領域相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支撐油氣勘探開發和天然氣產供銷體系建設 |
2022/3 | 國家能源局 | 《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 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天然氣產量2140億立方米左右;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快油氣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鞏固增儲上產良好勢頭;積極做好四川盆地頁巖氣田穩產增產,推動頁巖油盡快實現規?;б骈_發 |
2022/2 | 國家發改委 | 《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 | 推行大容量電氣化公共交通和電動、氫能、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交通工具,完善充換電、加氫、加氣(LNG)站點布局及服務設施,在土地空間等方面予以支持 |
2021/11 | 國務院 | 《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 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堅持“增氣減煤”同步,新增天然氣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潔取暖需求 |
2021/10 | 國務院 |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 有力有序調整能源結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 |
2021/10 | 國務院 |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 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控制,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
2021/5 | 國家發改委 | 《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 | 穩步推進石油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 |
2021/3 | 全國人大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 加強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準噶爾等重點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穩定渤海灣、松遼盆地老油區產量,建設川渝天然氣生產基地。推進山西沁水盆地、鄂爾多斯東緣煤層氣和川南、鄂西、云貴地區頁巖氣勘探開發,推進頁巖油勘探開發;開展南海等地區天然氣水合物試采 |
2020/12 | 發改委、網信辦、工信部等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 | 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兜底保障。需推動油氣增儲上產,重點突破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推動頁巖氣規?;_發,增加國內天然氣供應 |
2019/12 | 國務院 | 《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 | 全面開放油氣勘探開采市場,允許民企、外資企業等社會各界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2、儲量豐富,可支撐用氣需求
我國天然氣儲量豐富,新增探明地質儲量保持高峰水平,目前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居世界第六位,可支撐國內用氣需求。據《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1)》,2020年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分別為10357億立方米、1918億立方米、673億立方米;且每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連續16年保持在5000億立方米以上,預測2021年天然氣探明儲量達到65791億立方米。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觀研天下整理
同時我國持續推進“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全國天然氣產量逐年穩步上升,高居世界第四位。2021年國內天然氣產量2075.80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了7.8%,是2011年1011億立方米的2+倍,其天然氣增量已連續五年超過1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增產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低碳能源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我國天然氣水化物—可燃冰資源儲量十分可觀,居世界首位,目前其儲量相當于111.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整理
3、需求旺盛為內在發展動力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后期和城市化加速進程中,伴隨著經濟形勢持續向好,所需城市燃氣、工業燃料、發電等拉動了天然氣消費的急劇增長。2017-2021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呈穩中有升態勢,2021年天然氣表觀需求量為3726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了486億立方米,同比增速15.0%。其中城市燃氣用氣量是天然氣消費最主要的下游,占比為38%,較上年增加了3%;工業用氣36%、發電用氣18%、化工用氣8%緊隨其后。同時國內清潔能源低碳化發展目標有序推進并取得不錯進成效,天然氣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2016年的6.1%提升到2020年的8.4%,天然氣發展在能源體系中展現韌勁。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PY)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整理
4、市場化改革,管網配套建設提升
國家管網公司的正式獨立運營,使油氣上游開采與中游管輸分離,打破了“三桶油”壟斷格局。氣源選擇變得豐富多元,管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力穩步提升,有效推動國內油氣行業市場化改革,提高天然氣開采和儲氣庫建設的協同力度。當前天然氣管道覆蓋率水平不斷提高,2020年我國天然氣管道里程為8.84萬千米,2017-2020年間管道里程復合增長率3.82%,預計2021年管道里程達9.18萬千米。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5、理論創新和科技進步
天然氣勘探領域基礎地質理論研究取得突破性創新,比如新深層海相碳酸鹽巖大氣田成藏、前陸沖斷帶深層構造成藏、深水高溫高壓天然氣成藏等,推動了安岳大氣田和中秋1凝析氣藏的發現,促進油氣田的高效開發。淺頁巖氣勘探開發配套技術系列基本成熟,水平井鉆完井、壓裂等關鍵工藝、技術及裝備打破國外壟斷并投入實際應用,助力油氣田開發體制降本增效,有利于天然氣開采業的進一步發展。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