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上強調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打造宜居環境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今年將加快改善城鎮居民住房條件,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開工1.3萬戶,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萬套以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開工35萬戶以上。
1、改造范圍和目標任務
改造范圍和目標任務 |
|
改造范圍 |
城市、縣城、原農墾、森工系統二級機構所在地,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老舊小區或單棟住宅樓。對2000年后建成并被鑒定為安全C級住宅樓,以及無獨立廚房、衛生間等非成套住宅樓,可以一并納入改造范圍。 |
目標任務 |
全省2021年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439個,涉及居民近40萬戶;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改造范圍內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
確定計劃 |
各地要摸清存量底數,不盲目攀比、舉債鋪攤子,科學編制老舊小區改造“十四五”規劃,合理確定年度改造計劃,并將居民出資、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改造后物業管理模式確定等作為納入年度改造計劃的前提條件。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2、改造類型
黑龍江省老舊小區改造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A類改造做到“應改盡改”,完善類改造力爭做到“宜改即改”,提升類改造力爭做到“能改則改”。
分類 |
改造內容 |
基礎類 |
以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為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建筑物公共部位的外墻保溫及粉刷、屋面保溫及防水、樓梯間粉刷及亮化、樓梯間窗更換,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道路、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移動通信、廣電等基礎設施,以及小區照明、光纖入戶、架空線規整(入地)等。 |
完善類 |
完善類。 以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為改造內容,主要包括整治小區綠化、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完善小區適老設施、無障礙設施、停車庫(場)、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樁、物流快遞箱、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物業用房等配套設施,以及居民專屬部位的供熱、供氣、供水、排水、供電等管線和室外窗戶的更換。 |
提升類 |
提升類。 以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小區及周邊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幼兒園、周界防護等智能感知、5G設施、養老、托育、助餐、家政、便民市場、便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公共服務用房、應急避難場所,以及能夠滿足防災防疫等應急設施。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3相關政策
相關政策 |
主要內容 |
創新物業管理模式 |
各地要指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后物業管理模式,分類施策推動改造后物業管理承接。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合法提前介入,全程參與改造,依法承接后續物業管理。鼓勵小區改造后施行物業服務酬金制。 |
履行居民出資義務 |
各地要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確定居民按不同改造內容、改造面積,承擔不同比例改造資金的政策,多方式出資。各地要制定針對困難群眾的減免政策。制定政策支持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老舊小區改造和加裝電梯等居民出資部分。加強對居民出資部分資金的使用管理。 |
加強改造資金籌集 |
通過市場化融資、專業經營單位出資、財政性資金、使用國有住房出售收入等方式籌集改造資金。要引導金融機構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實施運營主體采取市場化方式,運用公司信用類債券、項目收益票據等進行債券融資。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加大對老舊小區改造信貸支持。 |
推動社會力量參與 |
專業經營單位應執行《黑龍江省住宅物業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出資參與相關管線設施設備的改造,改造后專營設施設備的產權應依照法定程序移交專業經營單位,符合相關規定的依法計入企業成本,并由其負責后續日常維護管理。要通過政府采購、新增設施有償使用、落實資產權益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投資參與改造。 |
落實稅費減免政策 |
專業經營單位政策。專業經營單位參與政府統一組織的老舊小區改造,對其取得所有權的設施設備等配套資產改造所發生的費用,可以作為該設施設備的計稅基礎,按規定計提折舊并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所發生的維護管理費用,可按規定計入企業當期費用稅前扣除。 |
配套服務政策。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用于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的建設項目,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相關房產、土地,按照國家規定免征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不動產登記費、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因地質條件等原因無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 |
|
提高項目審批效率 |
1、優化審批流程;2、實行聯評聯審;3、簡化審批手續;4、合理確定標準;5、精簡備案手續 |
整合利用存量資源 |
盤活存量資源。對利用小區內用地加裝電梯和建設各類服務設施的,可依法依規合理兼容或轉換用途,可不增收土地價款。有效利用機關企事業單位空置房屋,統籌利用公有住房、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閑置鍋爐房等資源,在老舊小區內及周邊健全完善社區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租賃、購買住宅樓底層商業用房等其他符合條件的房屋發展社區服務。 |
優化控制指標。各地應結合實際,對改造項目利用周邊零散土地及非居住低效用地,靈活劃定用地邊界,優化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程序。在不違反國家有關強制性規范標準、保障公共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結合歷史成因和實際情況,合理優化控制指標。改造項目中含拆除重建改造內容的,可在妥善解決居民需求和相鄰關系人利益的前提下,科學合理確定容積率、綠地率、控制高度、建筑密度等控制指標。 |
|
土地支持政策 |
土地供給政策。改造項目中利用周邊零散土地及非居住低效用地,符合劃撥條件的,應按劃撥方式供地;涉及經營性用途的,可按有關規定優化程序,依法出讓。 |
登記確權政策。各地在改造過程中,涉及利用閑置用房等存量房屋改造建設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可在一定年期內暫不辦理變更用地主體和土地使用性質的手續。增設公共服務設施需要辦理不動產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依法積極予以辦理。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YYJ)
相關行業報告請參考《中國老舊小區改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